行業動態
一、作為教學資源的兩種圖畫書
要把圖畫書作為品德課程的資源,教師需要找到與品德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契合點,要明確在品德課堂上運用圖畫書的實質是借由圖畫書閱讀,開展品德課堂教學,不能把品德課上成語文的閱讀課。因此,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與教學需要,選擇適合的圖畫書,建立起教學與圖畫書之間的內在聯系,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呈現多元的教學活動。根據筆者所了解的品德課教師運用圖畫書的教學實踐,以及臺灣部分小學生活、社會教師用書引用圖畫書設計的教學活動,圖畫書從實踐運用方式上可分為整合型和獨立型兩種基本形態。
整合型,即所采用的圖畫書和教材內容相結合,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個構成部分,不單獨設課。具體表現形式可分為:(1)圖畫書作為一個話題的引入,導入學習;(2)圖畫書不僅是教學活動的材料,而且被設計成一個教學環節,是一課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。一般來說,圖畫書的內容能構成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,并與教學目標有直接關系時,多采用整合型,以充分發揮圖畫書內容的教育價值。
獨立型,即運用圖畫書,獨立設計教學活動,基本上是在教材內容完成的基礎上,進一步延伸和深化學習內容。具體表現形式可分為(1)圖畫書為教學內容后續的深化、拓展;(2)圖畫書從新的視角、新的層面,補充和豐富了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。圖畫書給教材帶來了突破,是對教材內容更豐富、具體形象化的解讀。雖說在形態上,筆者大致劃分了這兩種,但教師在具體運用時,采用哪種形態更有利于學生學習,還要取決于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、教學內容的需要。也就是說,同樣一本圖畫書,它可能會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的需要,出現不同的教學運用形態。以下,筆者以臺灣部分小學生活和社會的臺灣教師用書為例,分別選整合型和獨立型中的一種情況,示例說明圖畫書是如何被運用于品德教學中的。
二、整合型:圖畫書作為活動材料,是教學的一個核心
如前所述,所謂整合型,就是將圖畫書和教材內容、教學活動整體化考慮,將圖畫書的內容設計成整體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教學環節。圖畫書的內容不是輔助,而是作為活動材料,是教學的一個核心點。
在臺灣《生活(二年級上學期第3冊教師手冊)》(南一書局,2003年)中有一課為“家人常做的事”。教師手冊選用了與此課相關的圖畫書《朱家故事》。根據教學需要,這本圖畫書不僅是教學活動的材料,而且還構成了一個主要的教學活動環節,并與其他活動環節相互聯系,層層遞進。該課的教學設計共由六個教學活動構成,前四個活動主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:1.準備活動,學生提前進行居家生活觀察。2.學生閱讀教材中家人常做的事,說出自己對家人的觀察。3.借助“我的家人”的歌詞,引發學生討論家人常做的事。教師提供“家人常做的事”字卡,讓學生抽簽,并用肢體語言表達其內容。4.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家居生活的觀察,討論印象最深刻的事。
但家事中的沖突問題及本質問題,則借助圖畫書《朱家故事》來展開。在活動五[2]中,基于學生對家人常做事的既有認識,教師借助圖畫書《朱家故事》,將學生感受不到或者漠不關心的事引出來,使其看到家庭生活中更深刻的東西。但教師不僅閱讀《朱家故事》,還采用了分享、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幾種活動形式展開教學。
- 上一條:
- 下一條:構建體現化學基本觀念的教科書體系結構